体育部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体测  科学研究  群体竞赛  招生就业  党群学团  校友工作  场馆中心  资料下载 
教学体测
 专业教学 
 公共教学 
 研究生教学 
 网络资源 
 办事指南 
 教学日历 
 教学成果 
 教学工程 
 体质测试 
专业教学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体测 > 专业教学 > 正文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
2022-09-01 15:17  

一、专业定位

广东工业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于2022年1月获教育部审批,将于2023年招生。在“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本专业依托广东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资源和学校优越的教学资源,利用广东特有的区位优势,立足广东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培养具有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够在体育及相关领域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体育场馆管理及运动竞赛组织工作等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广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系统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比赛、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运动训练专业学制4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课内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4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40学分,实践课程不少于14学分。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专项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以及运动训练指导、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熟悉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能力;了解场馆管理、体育赛事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赛事服务和场馆经营管理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使用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运动训练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研究针对复杂运动训练过程的解决方案,为政府政策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并能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运动训练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运动训练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运动训练问题,开放、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模型、数据和多种信息背景,并能够理解其效果和局限性。

(6)体育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正确估计和评价运动训练活动以及政策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体育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8)职业规范: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当代社会环境下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内涵,能够在实践中遵守体育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有效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运动训练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训练原理与体育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本专业课程体系由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组成。其中,课内部分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

2、专业核心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体育管理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田径、篮球。

3、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毕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系列讲座、体育竞赛等。


五、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63人。正教授9人,副教授24人,讲师25人,副教授职称以上共33人,占专职教师比例达5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硕士学位35人。

现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共有教练员3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教练员队伍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执教水平高,能够保障新增专业的训练教学质量。其中,刘炜浩、钟建明、陈泽全等优秀教练员,不仅培养了易建联、朱芳雨、杜峰、周鹏、任骏飞、冯俊彦、周芳芳等优秀体育运动员,还从普通大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多名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

广东工业大学将于近期成立体育学院,师资全院共享,以课程为划分依据成立教研室或系,由经验丰富、有威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室或系主任,每个教研室(系)均由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组成。拟成立以下机构:

(1)运动训练系

(2)第一教研室

(3)第二教研室

(4)篮球教研室

(5)实验中心


六、教学条件

学校教学设施条件优越。运动场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地面积1.9万平方米。另外拥有专业实验室八个,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实验室经费投入达900余万。学校与广东省体育局、体校、专业队、俱乐部、重点中学、传统体育学校建立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长效机制和合作关系。图书馆拥有一级学科体育学相关专著、教材、期刊、杂志等书籍4125种,约1.5万余册。


关闭窗口
 

邮箱:tyb@gdut.edu.cn,电话:39322910(党政办公室),39322921(场馆中心)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学院(邮编:510006)

粤ICP备05008833号